首页 最新公告 非遗动态 非遗项目 非遗传承人 非遗法规 非遗简介 机构概况
广东音乐
传统音乐
广东音乐是产生、流传于广东粤语地区的民间乐种,传播海内外,曾被誉为国乐,并与粤剧、粤曲合称岭南音乐文化三大奇葩。 佛山是历史上职业八音班的重要基地,群众性锣鼓柜组织遍布城乡,对广东音乐的孕育、形成起着很大作用,涌现了梁秋、关明、苏文炳等名家。进入1920年以后的广东音乐成熟时期,佛山市通过“私伙局”、音乐曲艺茶座,培养造就了如何大傻、何浪萍、骆臻、沈伟、杨荣耀等一批广东音乐作曲家、演奏家。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成立了佛山广东音乐研究组,创作、演奏了50多首以《织出彩虹万里长》为代表的新作品,在全国产生广泛影响。佛山在广东乐坛拥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木鱼书
民间文学
木鱼,是粤语曲艺的鼻祖,形成于明代中叶,广泛流传于两广粤语地区。其唱本俗称木鱼书,不少龙舟、南音唱本和粤剧是由木鱼书改编的。佛山是木鱼书兴起的重要发源地。 木鱼书《花笺记》于1824年翻译成英文,陆续又有德文、荷兰文、丹麦文、法文等版本问世,10多个国家收藏了各种木鱼书。从二十世纪60年代起,世界掀起了一股“木鱼书研究热”。 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石湾《太原霍氏族谱》把木鱼斥为“邪调”,曰:“世人不善教子女,至十四五岁,听其姑姐妹三五成群,学琵箫管,读木鱼邪调……”。可见当时木鱼已广泛流传。
佛山水乡农谚(禅城)
民间文学
佛山地处珠江三角洲,境内三江汇流,农业发达,水产与农副产品丰饶,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中,佛山人民创造了一套以生态平衡为基础,水稻、蔬菜、蚕桑、渔业互为因果的科学生产方法,在不断总结征服大自然的过程中,他们还创造了丰富的、富于认识、教育和实践作用的民间谚语,其中以农谚最为丰富,更具地方特色。这些农谚包括农事节气、耕作技法、农业管理以及其他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近千条。作为从事农业生产的指导,精炼、准确且朗朗上口。 农谚发源于民间,通过世代口头流传至今。它是老百姓千百年智慧的结晶。佛山农业生产谚语主要内容有农事节气、耕作技法、农业生产管理三个方面,广泛流传,选录如下:
佛山盲公饼制作技艺
传统技艺
佛山市制饼业历史悠久,主要销售区域为佛山市、广东省珠江三角洲,部分销往外省及香港、澳门、东南亚、美国、加拿大等。 二百年前已有闻名南粤的盲公饼(时称“肉心饼”)。盲公饼的历史记载见于《佛山忠义乡志》、《佛山市志》、《佛山市轻工业志》和《佛山市商业志》等。 民国《佛山忠义乡志》记载“饼食行,鹤园社合记号之盲公饼为最有名,乡人恒以馈送外乡戚友,其余各饼销行内地四乡,制饼师工值颇厚云。” 据《佛山市商业志》记载:“合记盲公饼是佛山土特名产之一。它创制于清嘉庆后期(1796-1820年)。”盲公饼距今已有约200年历史。 相传当时佛山鹤园街教善坊有一个姓何名合,字声潮的失明老人,自小家境清贫,八岁时突然患病,无钱医治,日久竟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