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最新公告 非遗动态 非遗项目 非遗传承人 非遗法规 非遗简介 机构概况
传统舞蹈 · 广东醒狮(扩展项目莲塘)
发布日期:2020/06/04 02:46:40来源:本站

概述

       南国醒狮伴生于流行南派武术地区。俗语说:“有功夫,就有狮”,习武(这里的武指南派武术)到一定火候,就自然而然练舞狮了。而珠三角农村,历来流行舞狮。如今,醒狮活动也广泛流传于海外华人社区。

       张槎莲塘村自元代末年开村至今已近700年,历来民间文化活动十分活跃。农耕时期,舞狮是一项民间自发组织的自娱自乐、驱邪避害、喜庆祈福的活动。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村民对文化活动要求的提高,醒狮活动也逐渐变得有组织、有套路、注意对外相互交往、有竞技了。上世纪三十年代,莲塘村有一群练出扎实武术功底的少年,在省城—广州,赢得“顽童少狮”之誉。

       莲塘的醒狮活动,在莲塘小学得到很好的传承。学校的少年狮队常年坚持课余训练。2006年至今,五年参加禅城区体育局、教育局组织的“禅城区中小学生龙狮锦标赛”,其中4次得团体总分第一,十多个单项金奖。2008年受邀赴奥地利上奥地利洲参加了该洲为庆祝欧洲杯足球比赛及当地五年一届的国际艺术节的国际艺术交流活动。让素有音乐之国的奥地利人民,领略到南国醒狮的风采。2009年初中央电视台少儿节目组采访了少年狮队的训练情况,在春节期间播出。

       舞动狮子、独角兽、年兽均需要很多气力,所以许多武林前辈采用“舞狮”作为练习武术的一项辅助方法,将许多武术的动作及腰马步法容入舞狮之中将“练习寓于娱乐”,使习武者大不知不觉间练得持久力和“腰、马”、“弹、跳”等功力技巧。

简介

       醒狮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表演时,锣鼓擂响,舞狮人先打一阵南拳,这称为“开桩”,然后由两人扮演一头狮子耍舞,另一人头戴笑面“大头佛”,手执大葵扇引狮登场。舞狮人动作多以南拳马步为主,狮子动作有“睁眼”、“洗须”、“舔身”、“抖毛”等。主要套路有“采青”、“高台饮水”、“狮子吐球”、“踩梅花桩”等。其中“采青”是醒狮的精髓,有起、承、转、合等过程,具戏剧性和故事性。“采青”历经变化,派生出多种套路,广泛流传。醒狮在表演上从传统的地狮逐步发展到凳狮,由凳狮又发展到高台狮、高竿狮,由高竿狮又发展到桩狮。桩狮的难度也在不断增大,如增加了走钢丝、腾空跳等表演类。最高的桩接近3米,跨度最大达3.7米,充分体现了“新、高、难、险”的特色,被誉为“中华一绝”。醒狮的道具造型特点是:狮头额高而窄,眼大而能转动,口阔带笔,背宽、鼻塌、面颊饱满,牙齿能隐能露。表演分文狮、舞狮和少狮三大类。通过在地面或桩阵上腾、挪、闪、扑、回旋、飞跃等高难度动作演绎狮子喜、怒、哀、乐、动、静、惊、疑八态,表现狮子的威猛与刚劲。

历史溯源

       我国的舞狮分“北狮”(北方狮)、“南狮”(南方狮),“北狮”讲究形似:粗眉大眼、雄健浑厚,头部硕大,有“十斤狮子九斤头”之说。“南狮”神似。南方狮舞与北方就大为不同。“南狮”重在神似:形象圆融,尖角额头,爱搔首弄姿,表情多怪而又生动活泼。这为多数专家、学者、舞蹈家、武术家和广大人民群众所认同。

       中国南狮在广东,广东南狮源自佛山。佛山是南狮的发源地,佛山的龙狮运动更是走在国内和国际发展的前列,历届比赛一直占据前列。佛山南狮有如佛山咏春拳一样,有“狮王之王”之美誉。佛山的传统“三星”“七星”狮,技艺精湛,神、形、态美,是难得的一种民间文化艺术形式。佛山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大庆中,代表广东省上北京天安门向党中央和全国人民及向全世界作表演,尽显风采。

特点

       醒狮的种类:狮有多种,一种是金狮,又叫太狮,用于迎宾或隆重的交往礼仪,一般不易出动。一旦出动,其他狮子要向他三跪九叩。金狮相遇,则要互相点睛……然后金狮互相跪拜,以狮口交换请帖才又开始舞狮。金狮之外,有黑狮、红狮和彩狮。据说分别代表张飞、关公和刘备,反映不同的性格,如黑狮威武凶猛,红狮凝重,彩狮温和。另外,因造型不同,各地民间对醒狮都有不同叫法:如南海的大头狮,鹤山县的鸭嘴狮,清远、英德的鸡公狮,雷州半岛的鹦雄狮等等。

       鼓,是醒狮舞的主要乐器,加上锣、钱,形成锣鼓喧天、排山倒海之势。鼓声的强弱、快慢、急速与柔和,是根据醒狮舞的不同套路、不同动作而设置的。击鼓的技法、姿态,手势的花样十分讲究。鼓谱有三星鼓、五星鼓和七星鼓三种。舞狮的步法完全采用南拳武功之四平马、子午马、麒麟步、跳步、座盘步(即老树盘根)、翻身、翻滚等。这些动作硬桥硬马,刚劲有力,步法稳固,落地生根,凡学舞醒狮者,必须先学南拳,以打基础。舞狮的表演程序是:出洞、下山、过桥、饮水、采青、醉睡、醉醒、上山、玩球、大头佛戏狮……采青是高潮。采青分“采高青”和“采地青”。“采地青”又分水青、蟹青、桥底青、拆字青等。套路丰富,多姿多彩,技巧高,难度大。此外,还有“狮子花灯”、“狮子吐球”、“大头佛引狮”和近代发展起来的竞技性极强的“高桩。

 

传承和发展

       醒狮舞在广东人民中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作为传统项目的醒狮队,更如雨后春笋般建立。

       广东醒狮现申报成为国家级非遗名录的保护单位在南海区,而禅城醒狮的黄飞鸿醒狮团也是十分活跃的,近年参加了奥运会开幕式,走访泰国、意大利等国家。受到热烈追捧。如今禅城莲塘的醒狮队伍也在不断壮大,不断在多种活动中,扬出名气,现已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佛山醒狮不单国内有名,且扬名海外,海外的华人华侨均有舞醒狮的习俗。近年华侨、外国人到南海地区的舞狮馆学醒狮、习武者甚众。这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艺术的魅力和自强不息的精神。